近年来,铜川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从环评审批、执法监管、科技赋能、政策资金等多维度发力,护航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走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转型发展新路径。
优化审批流程,为绿色项目“加速度”。建立项目环评预审和联席保障机制,组织各要素保障部门提前介入,对新(改扩建)项目可行性进行预审,把好环境准入关;对符合准入标准的项目强化跟踪服务,指定相关区级单位负责企业要素保障各项工作,助力优质项目快实施、早落地。同时,深化“三个一”审批模式(一窗受理、一键办理、一次踏勘),将环评报告表审批时限缩短至15个工作日,2024年以来已完成27个省市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指导84个项目完成环评登记备案。
创新监管模式,为合规企业“减负担”。将5家环境管理水平高、治污设施先进的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通过视频监控、用电监管等非现场监管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制定印发《常见生态环境问题规范管理指南》《水泥制品制造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指南》等技术手册,指导企业自行排查整治污染问题。用好执法监管裁量权,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容错纠错”,2024年以来减免处罚金额232.9万元。同步推行“两轻一免”清单,启动生态损害赔偿案件5件,推动企业主动纠错整改。
技术赋能与资金支持,助力“绿色转型”。以重点行业绩效分级B级及以上企业创建为抓手,对全区39家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摸底,认真筛选培育对象并制定升级方案。组织对目标企业开展绩效升级督帮行动,出动工作人员150余人次,入企帮扶30家次,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40余项。2024年2家B级企业创建成功,实现环保高绩效水平企业“零突破”。2024年以来,积极争取中省环保专项补助资金,实施新区“绿岛”项目、科达化工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等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持续提升企业污染治理水平。
加强宣传引导,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在对企业的日常监管中,同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普及教育工作,检查中“面对面”结合现状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点,针对企业实际“以案说法”,指导引导企业依法、守法生产。定期开展“一案一警示”宣教,曝光有关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达到“处理一个、警醒一片、震慑一批”的良好效果。通过普法宣传,企业逐渐将环保要求内化为发展战略,自觉履行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环境管理、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