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把实惠融入铜川百姓的生活里

——铜川市践行“五个扎实”奋力追赶超越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2-25 09:38 阅读:
保存 打印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铜视察,并寄予了殷殷嘱托,在铜川百姓心中留下了一段终生难忘的记忆。5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市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不断融入铜川百姓的生活里。提高教育质量办好“家门口的学校”1月15日,久违的大雪,一扫铜川连月的干燥。在白雪映衬中,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红色的教学楼、红色的操场跑道、草绿色的足球场,显得分外干净、醒目。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铜视察,并寄予了殷殷嘱托。此后,党和政府又更进一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铜川革命老区,铜川教育、卫生面貌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5年来,全市学前教育普惠率从2015年的61.8%增加至现在的88.5%,位居全省前列;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部消除;标准化高中占比从2015年的44%增加至现在的85.7%;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率从2015年的49.5%增加至现在的100%。耀州区(新区)“双高双普”工作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宜君县、王益区、耀州区(含新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的评估认定和省级“双高双普”评估验收。2017年印台区先后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评估认定和省级“双高双普”评估验收,至此,全市提前3年实现所有区县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目标。 
  昔日泥泞的荒地上,一些破旧的校舍被推倒重建,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服务了周边更多的学生。仅2019年,全市就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学校30所,目前已完工20所,完成投资30098万元。新建成的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宜君县恒大实验小学、新区坡头镇中心幼儿园等学校相继投入使用,梅乐园中学、王益中学等重点项目也开工建设。入学难、入园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此外,我市多渠道筹措市级补助资金2000万元为全市185所学校安装了直饮水、63所寄宿制学校安装了浴室,全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喝上了直饮水,寄宿制学校学生能够洗上了热水澡,26所中小学幼儿园清洁取暖改造试点全部按期投入了使用。 
  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投入精准发力 
  “幼儿园开得太及时了,增加了不少学位,娃娃们上学再也不用跑远路了!”新区坡头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小一班学生安昜东的妈妈满意地说。2019年秋季开园的坡头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是新区一所标准化、规范化的新建幼儿园,幼儿园辐射周边8个行政村。幼儿园的内部按照省级示范园的标准进行配置,为了方便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专门采购了环保桌凳。“我们幼儿园颜值可高了,老师也都是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脑子活、理念新。这里环境好,孩子们心情也好,附近村民的评价都很高”,幼儿教师庄宁对记者说道。 
  这5年,我市加大投入,倾力改善义务教育基础条件。现已完全消除了乡镇中心幼儿园空白点,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普通高中、直饮水及浴室建设等项目,全市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永久保留学校教师周转房全覆盖、直饮水及浴室建设全覆盖、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取暖工程全覆盖、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安全校车全覆盖、从学前到大学的资助过程全覆盖,为铜川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这5年,我市教育系统不忘初心,坚持红色教育引领教育脱贫。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始终把弘扬“照金精神”作为助力脱贫的精神力量,完成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改扩建工程,随着新的教学楼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北梁红军小学已恢复为完全小学进行招生。精心编撰照金革命史及“照金精神”校本教材,全市红军小学从2015年的2所增加至现在的6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照金精神进校园”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通过“小手拉大手”,激发群众艰苦创业、埋头苦干、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在教育。这5年,市教育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不动摇,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有效保障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各类教育的需求,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向纵深发展。 
  建设孙思邈中医堂 筑牢百姓健康“防护网” 
  在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看中医是大部分老百姓的首选。家住宜君县尧生镇的陈建武说:“以前是没有这个条件,现在有了孙思邈中医堂,离家近,而且中药费用还能报销。” 
  5年来,铜川市及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被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现了市、区(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覆盖。全市32所乡镇卫生院,2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另有385所村卫生室也能提供中医药服务。86所孙思邈中医堂服务万千群众,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养老形成新模式,铜川中医药服务走进新时代,全民共享中医药服务的新时代已经开启。 
   打造智慧医疗 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 
  “我是用手机微信预约的专家号,不用排队挂号,也不用再拿着检查单去排队缴费,手机直接支付,特别方便。”1月13日,在铜川市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做产检的市民程女士说。 
  2017年,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心电诊断中心通过远程心电监控发现一例危急病例,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2018年,市人民医院两院区上线诊间支付和信息服务系统;201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开通了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码支付功能…… 
  近几年,我市积极探索互联网医院和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核心的生活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5年间,我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深刻践行“互联网+医疗健康”,以看病就医无卡化、管理服务移动化、个体管理精准化为目标,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群众更好的医疗和健康管理体验,实现“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的诊疗新模式,我市智慧医疗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开展健康扶贫 群众看病“没负担” 
  “我都检查完了,除了血压有些高,其他的都好。现在的医生还到村里去上门给我们免费检查呢。”1月14日,在王益区政府广场一位刚刚完成体检的老人说道。 
  健康是民生之要、脱贫之基。自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始以来,我市着力建立四大帮扶体系,以健全完善的机制,保障健康扶贫的政策落地、技术落地、医疗落地、补助落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成绩。截至2019年11月30日,2.89万人次享受健康扶贫政策,新农合补助6639.80万元,1844人次享受大病保险政策232.42万元,民政医疗救助14162人次1326.79万元,4173人次享受补充医疗保障120.66万元。 
  5年来,我市组织7家省内省际三级医院帮扶5家县级医院,实现贫困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全覆盖。市人民医院、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和北京孙思邈医院分别牵头组建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陕煤化铜川医疗集团、北京孙思邈医院医疗集团,涵盖市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民营医院共59个。组建由“二级以上医院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村医”的“1+1+1”模式团队283个,落实105万元签约服务补助资金,我市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记者:刘西艳、袁欣、张芳)


网络编辑:赵勇
信息审核:赵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