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覆盖到村 措施精准到户 技术培训到人

铜川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来源:转载《三秦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8-09-05 08:00 阅读:
保存 打印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铜川市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长短结合、多方式带动、群众主体地位”五个原则,抓住“产业覆盖、技术帮扶、主体带动”三个关键,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做到“产业覆盖到村、措施精准到户、技术培训到人”,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铜川围绕“3+X”产业战略布局,重点发展以苹果、樱桃为主的果业,以肉(奶)羊、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以果蔬为主的设施农业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电商、光伏、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实现了贫困村中长期产业、项目、技术帮扶、光伏产业、电子商务“五个全覆盖”。目前,有中长期产业的贫困户总数达到11396户,涉及贫困人口36008人,2018年新增2432户7789人;特色种养殖4215户;乡村旅游21个村417户;光伏产业项目135个,总装机容量61.05兆瓦,光伏产业8774户。 
  全市174个贫困村都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级财政为集体经济注入扶持资金8154万元,撬动社会资本9800万元。目前,每个集体经济组织都有2个以上经营项目,尤其是7个深度贫困村已达到了5个产业项目。宜君县黄埔寨村,印台区孙家贬村、上店村,耀州区北街村等充分发挥集体资产的效能,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通过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产业扶贫工作中来。目前,全市参与产业扶贫的市场主体有468个,其中龙头企业44个、专业合作社416个,市场主体与9939户贫困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 
  该市将“三明确、三到户、三带动、三健全、三强化”的“五个三”产业扶贫措施落实到产业脱贫全过程。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宣传制度、定期点评考核制度、明察暗访制度、月通报制度等六项工作制度的实施,确保产业扶贫工作有力推进。率先在全省搭建财政金融创新服务平台铜川市产业扶贫合作发展基金、陕西农担铜川办事处,为深化财政金融创新提供了“铜川方案”;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政策型保险除玉米、小麦、生猪、奶牛等险种外,创新发展了樱桃、肉牛、肉羊险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记者:王锋) 


网络编辑:赵勇
信息审核:赵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