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新区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07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3%,同比下降45.16%。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各项税收收入完成19364万元,同比下降49.14%。其中:增值税1081万元,同比下降86.22%;企业所得税1860万元,同比下降29.97%;个人所得税1010万元,同比增长8.6%;资源税164万元,同比增长11.56%;城市维护建设税1871万元,同比下降34.24%;房产税1215万元,同比增长11.78%;印花税674万元,同比下降37.53%;城镇土地使用税1145万元,同比增长1.87%;土地增值税3192万元,同比下降59.66%;车船税586万元,同比下降4.25%;耕地占用税1362万元,同比下降63.82%;契税5202万元,同比下降35.31%;环境保护税2万元,同比下降66.67%。
非税收入完成2710万元,同比增长24.43%。其中:专项收入1052万元,同比下降34.6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266万元,同比增长21000.00%;罚没收入291万元,同比增长5.82%;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01万元,同比下降63.5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188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89.78%,同比增长16.21%。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898万元,同比增长23.94%;国防支出3万元,同比下降89.29%;公共安全支出4045万元,同比增长27.28%;教育支出24289万元,同比增长6.82%;科学技术支出766万元,同比增长17.8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28万元,同比增长63.9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189万元,同比增长16.69%;卫生健康支出9660万元,同比增长104.57%;节能环保支出2627万元,同比增长55.35%;城乡社区支出20839万元,同比下降11.66%;农林水支出7179万元,同比增长40.00%;交通运输149万元,同比增长238.64%;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998万元,同比下降12.08%;商业服务业等支出909万元,同比增长791.18%;金融支出10万元,同比下降73.68%;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30万元,同比增长16.07%;住房保障支出12503万元,同比增长50.31%;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915万元,同比增长34.56%;债务付息支出4042万元,同比下降13.22%;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9万元,同比下降74.67%;其他支出190万元,同比增长660.00%。
由于新区无乡镇一级,所辖三个街道办事处按区级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二)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70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7.01%,同比下降77.18%。政府性基金支出33838万元,同比下降57.34%。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0万元,同比增长61.9%;城乡社区支出9667万元,同比下降69.34%;其他支出19441万元,同比下降57.52%;债务付息支出4504万元,同比增长139.32%;债务发行费用支出46万元,同比下降6.12%。
由于新区无乡镇一级,所辖三个街道办事处按区级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与全区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三)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新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当年本级无收入,上级补助收入228万元,上年结余408万元。当年支出434万元,年终结余202万元,结转下年按原用途使用。
新区下辖三个街道办事处,由于对街道办事处按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和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四)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新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731万元,比上年增长 6.36%,加上上年结余3494万元,收入总计8225万元。新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472万元,比上年增长4.39%,年末滚存结余 4753万元。
(五)2022年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情况
2022年,上级补助收入共计55464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18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9700万元,这两项收入除有固定支出用途的补助之外全部统筹用于“三保”支出需求。专项转移支付收入34577万元,按用途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4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36万元;教育支出6449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3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07万元;卫生健康支出430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819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0万元;农林水支出385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25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61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60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3229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5万元;其他支出230万元。
根据目前财政管理体制,新区为转移支付最低层级,所以专项转移支付不分地区、分项目公开。
(六)2022年举借债务情况
2022年,新区政府债务限额41675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44426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72324万元。新区政府债务余额394731万元,其中:政府一般债务224431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70300万元。
2022年,新区共收到新增债券资金72976万元,其中:一般债券资金1629万元,主要用于水库维修养护及市政道路建设;专项债券资金44000万元,主要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域;再融资债券资金27347万元,主要用于到期政府债券本金的归还。
2022年,到期一般债券还本支出3459万元,付息支出4042万元;到期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548万元,付息支出4504万元,均已用财政资金偿还。
(七)2022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关精神,积极推进预算绩效一体化建设。基本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完善绩效管理相关指标体系和制度办法,实现“四本预算”和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全覆盖。实行预算绩效“双监控”,全年审核2700余项绩效目标。选取2021年5个部门整体和5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坚持绩效目标和绩效报告“双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八)2022年“三保”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三保”支出共计41455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11826万元;保工资27099万元;保运转2530万元。
(九)2022年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支持疫情防控。2022年,面对疫情多轮冲击,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狠抓疫情防控财政政策贯彻落实。开通拨付和采购“绿色双通道”,对急需的疫情防控经费采取“先预拨、后清算”方式,及时足额拨付防控资金。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全力做好防控物资购置、核酸检测、隔离酒店等支出的保障工作。全年共拨付疫情防控资金4706万元,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资金支持。
2.聚焦民生热点,全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各项要求,大力压减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民生支出90018万元,占比80.45%。在教育方面,全年拨付教育支出24289万元,主要保障了营养改善、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助学金等各项政策的落实。支持教师职薪绩效改革,足额保障深化改革经费。落实政府购买义务教育阶段学位服务,提升教育公平公正。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为办好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做好资金保障。在社会保障方面,全年拨付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189万元,主要支持困难群众救助、高龄老人生活补贴、优抚、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各类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城乡居民养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支持重点群体就业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在卫生健康方面,全年拨付卫生健康支出9660万元,主要支持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农村、社区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在节能环保方面,全年拨付节能环保支出2627万元,主要支持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项目建设、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在住房保障方面,全年拨付住房保障支出12503万元,主要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等,持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3.多方筹措资金,全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一是足额保障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100万元,纳入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中。全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共计3498万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项目12个,投入资金1487万元;产业发展项目9个,投入资金1850万元;其他项目3个,投入资金161万元。全年完成支出3484万元,支出率为99.6%,全力支持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根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公开公示规定,及时将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相关政策办法和资金安排分配具体情况在管委会网站财政资金直达基层专栏进行了公开公示。二是用好用活专项债券政策,积极储备申报项目,全年共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4000万元,极大支持了商业航天指挥中心、标准化厂房、停车场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全年累计下达征用土地相关支出 4678万元,保障了牡丹园二期、新区北出口道路建设、陕煤集团铜川产业(区域)中心等项目的按期进行。四是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下达省、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级商贸企业促销费奖补资金共计3244万元,助推企业纾困转型、升级发展。五是兑付被征地农民补助资金5070万元,惠及农户8870户。
4.坚持防化并举,全力防范运行风险。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紧盯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严格执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通过借新还旧、增收节支等方式,稳妥有序化解了部分存量政府债务,确保债务规模在合理区间。二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制定区级“三保”保障清单,足额编制“三保”预算,执行中加强“三保”支出的优先顺序,通过财政运行监测系统对“三保”支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全年保障情况良好。
5.落实财税改革,全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积极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46户,全口径退税38500万元。累计减免“六税两费”1582万元,为131 户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税费1450 万元,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纾困解难。二是按照“四统一”要求,全区所有预算单位按规定完成了预决算公开工作,公开率达到100%。三是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有效开展,全年完成评审项目72个,审减率为14.68%。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强化服务,规范操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年节约率为42.99%。五是扎实开展了以财经秩序专项整治为主的财政监督检查,规范财经纪律,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六是积极运用陕西“财政云”,践行预算管理一体化。七是按照“夯基础、建制度、强管理、抓队伍、增能力”的工作思路,指导各财政所积极开展“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推进基层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目前,上下级财政结算尚在对账,具体分类科目、结算项目、收支平衡及结转结余等会有所变化,最终数据以市财政核准批复为准。
二、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将落实中央、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预算安排的首要任务。做好重大战略任务、相关发展规划、“三保”及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保障。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严控一般性支出。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融合,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推动建立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部门预算管理体系。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23840万元,较上年增长8%,加上返还性收入118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2539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9528万元,上年结余12741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4万元,调入政府性资金16000万元,收入预算总计9876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93087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423万元 ,债务还本支出4257万元,支出预算总计98767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按功能科目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77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8.58%;国防支出3万元,与上年预算持平;公共安全支出383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0.1%;教育支出25277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1.14%;科学技术支出911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0.2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37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9.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186万元,比上年预算下降0.42%;卫生健康支出6698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0.18%;节能环保支出351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73.31%;城乡社区支出7786万元,比上年预算下降35.82%;农林水支出8097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91.06%;交通运输支出161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6.44%;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959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820.59%;商业服务业等支出912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364.86%;金融支出87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770%;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5万元,与上年预算持平;住房保障支出7851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2.75%;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98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2.11%;其他支出12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3494万元,比上年预算下降14.47%。因2023年财力有限对部门预算进行了大力压减、编入专项转移支付较上年增加及编入上年结余等原因,相关支出预算较上年变化较大。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保持平衡。
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按经济分类科目分:用于机关工资福利支出8606万元,机关商品和服务支出14562万元,机关资本性支出(一)17070万元,对事业单位经常性补助25357万元,对事业单位资本性补助5385万元,对企业补助3390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4021万元,对社会保障基金补助1202万元,债务利息及费用支出3494万元。
2023年“三公”经费预算168万元,与上年预算数持平。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33万元,与上年预算增加4万元,增长3.1%,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编入了上年结转的项目涉及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23万元,与上年预算减少5万元,下降28.57%;公务接待费12万元,与上年预算增加1万元,增长9.09%;当年无因公出国(境)费预算, 与上年一致。
由于新区无乡镇一级,所辖三个街道办事处按区级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5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9万元,上年结余30274 万元,收入总计55503万元。按照以收定支原则,2023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8503万元,调出资金160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000万元,支出总计55503万元。
由于新区无乡镇一级,所辖三个街道办事处按区级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安排情况与全区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按照202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根据新区实际情况,2023年本级无对应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134万元,上年结余202万元,收入总计336万元。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36万元。
新区下辖三个街道办事处,由于对街道办事处按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和全区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3年,新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4708万元,加上基金滚存结余4753万元,收入总计9461万元。新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3544万元,年末滚存结余5917万元,支出总计9461万元。
(五)2023年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情况
2023年,按照上级财政提前下达转移支付情况,预计2023年转移支付收入共计46112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18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5397万元,这两项收入编入预算统筹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需求。专项转移支付预计19528万元,主要为:教育支出581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47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32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910万元;农林水支出2980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46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427万元等。
根据目前财政管理体制,新区为转移支付最低层级,所以专项转移支付不分地区、分项目公开。
(六)计划举借债务情况说明
2023年,债务还本支出50549万元,债务付息支出8839万元。根据中省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相关政策规定,按照2023年期初调整后的债务限额和债券到期情况,计划举借再融资债券43510万元,全部用于归还以前年度发行2023年到期的政府债券。依据新区财力状况及债务风险等因素,积极筹措资金,坚决遏制债务增量,积极化解存量到期债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七)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
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关精神,坚持深化改革,继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和办法,围绕2023年目标要求,选取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重点安排和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按要求及时公开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结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八)2023年“三保”支出预算情况
2023年,“三保”支出预算共计34527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3586万元;保工资27914万元;保运转3027万元。
三、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加强收支管理,确保财政运行在合理区间。充分考虑经济运行态势和各项增减收因素,合理确定财政收入预期。加强收入征管,依法足额征收,应收尽收。加强预算衔接,强化源头控制。不折不扣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厉行节约,强化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加大预算执行监控力度,提高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
(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支出的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格按照“三保”支出清单,足额编制年初预算,标注“三保”支出标识,实现“三保”支出动态全流程、可追溯。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切实兜住兜牢“三保”底线。保持过渡期内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持续足额落实2023年预算安排区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100万元,确保总量不减,并将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相关政策办法和资金安排分配具体情况在管委会网站财政资金直达基层专栏随时进行公开公示,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认真研究中省市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方向,争取更多补助资金,着力支持教育科技、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
(三)增强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制管理,加强隐性债务日常监管,做好隐性债务数据动态登记更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积极通过借新还旧、增收节支等方式,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债务,确保债务规模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用好用活专项债券政策,全力做好专项债券申报和管理工作,充分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四)坚持深化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充分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预算指标全部纳入系统,实现先有指标再有支出的预算全闭环管理。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直达资金从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确保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持续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进一步加强街道财政管理,夯实财政基层基础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严肃财经纪律,做好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工作,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专业名词解释:
1.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2022年起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基本原则是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
2.留抵退税:就是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税额还给纳税人。增值税实行链条抵扣机制,以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其中,销项税额是指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是指购进原材料等所负担的增值税额。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会形成留抵税额。
3.六税两费:即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4.直达资金:是指上级财政下达的直接面向市县基层、面向市场主体、面向人民群众和直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特殊转移支付资金,遵循“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总体流程,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和直达资金监控系统进行资金分配、下达、监控等管理工作。
附件1:铜川市新区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附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