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新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在新区第4次党工委会议上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2-10 09:47 阅读:
保存 打印

铜川市新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21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在新区第4次党工委会议上

铜川市新区财政局

现将新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54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2.7%,同比增长27.6%。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各项税收收入完成34619万元,同比增长27.5%。其中:增值税6114万元,同比下降7%;企业所得税1500万元,同比增长67.6%;个人所得税1021万元,同比增长67.7%;资源税122万元,同比增长8%;城市维护建设税1811万元,同比增长0.8%;房产税743万元,同比增长7.7%;印花税626万元,同比增长36.4%;城镇土地使用税783万元,同比增长29.4%;土地增值税5456万元,同比增长35.6%;车船税653万元,同比增长28.3%;耕地占用税6723万元,同比增长118.7%;契税9066万元,同比增长16.5%;环境保护税1万元。

非税收入完成1929万元,同比增长29.1%。其中:专项收入1014万元,同比增长1.8%;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04万元,同比增长486%;罚没收入210万元,同比下降44%;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0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89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2万元,同比下降40.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812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75%,较上年减少2185万元,下降1.98%。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237万元,同比增长24.9%;国防支出3万元,与上年持平;公共安全支出4437万元,同比增长53.4%;教育支出22736万元,同比增长11.5%;科学技术支出652万元,同比增长92.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656万元,同比增长2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516万元,同比下降4.7%;医疗健康支出3960万元,同比增长23.6%;节能环保支出6053万元,同比增长106.1%,主要原因是市级下达用于清洁取暖项目建设资金增加;城乡社区支出25778万元,同比增长1.1%;农林水支出6755万元,同比下降7.7%;交通运输108万元,同比下降1.8%;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5530万元,同比下降52.8%;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243万元,同比增长3171.1%,主要原因是市级下达用于区域协调发展项目资金增加;金融支出583万元,同比增长8228.6%,主要原因是市级下达用于产业园区项目建设资金增加;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90万元,同比增长10.5%;住房保障支出4974万元,同比下降75.1%,主要原因是市下用于棚户区改造的专项资金减少;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76万元,同比下降3.6%;债务付息支出4855万元,同比增长0.1%;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4万元,同比增长180%;其他支出170万元,同比下降51.6%。

由于新区无乡镇一级,所辖三个街道办事处按区级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二)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388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31.48%,较上年减少4854万元,下降25.9%,主要原因是土地出让划拨收入较上年减少。政府性基金支出57652万元,增长7.4%。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万元,下降94.6%;城乡社区支出35135万元,下降32.9%;其他支出17786万元,增长2869.3%,主要原因是专项债券安排的支出增加;债务付息支出1927万元,增长206.4%;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9万元,下降42.4%;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2780万元。

由于新区无乡镇一级,所辖三个街道办事处按区级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与全区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三)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新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无收支。上级补助收入57万元,当年未列支,结转下年按原用途使用。

新区下辖三个街道办事处,由于对街道办事处按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和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四)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新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721万元,比上年增长 4.46%,加上上年结余1715万元,收入总计5436万元。新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064万元,比上年增长 14.29%,年末滚存结余 2372万元。

(五)2020年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情况

2020年,上级财政下达补助收入共计38627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18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7971万元,这两项收入全部统筹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需求。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9497万元,按用途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01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675万元;教育支出878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12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7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14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71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848万元;城乡社区支出625万元;农林水支出2386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863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222万元;金融支出500万元等。

新区下辖三个街道办事处,由于对街道办事处按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专项转移支付不分地区公开。

(六)2020年举借债务情况

2020年底,新区政府债务限额 19442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 122725万元;专项债务限额71700万元。新区政府债务余额201786万元,其中:政府一般债务132586万元;专项债务69200万元。

2020年,新区共收到新增债券资金22515万元,其中:一般债券资金15万元,主要用于异地扶贫搬迁支出;专项债券资金22500万元,主要用于新区智能化全自动立体停车库建设项目、南部产业园区汽配园暨标准化厂房项目及新材料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再融资债券资金12950万元,主要用于到期政府债券资金的归还。

2020年,到期一般债券还本支出5550万元,到期债券付息支出共计6782万元,其中:一般债券付息4855万元;专项债券付息1927万元,均已用本级财政资金偿还。

(七)2020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体部署,2020年所有项目支出均要编报绩效目标。年初确定了229个预算项目,涉及34个部门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9个部门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对照年初确定的绩效目标,部门进行绩效自评,财政部门选择一些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上下级财政结算尚在对账,财政总决算正在汇审之中,具体分类科目、一些收支数字、结算项目等会有所变化,最终数据以市财政核准批复为准。

(八)2020年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凝心聚力抓收入,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20年,在受宏观政策及结构性减税、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等不利影响下,新区深挖税源潜力,做到了应收尽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6%。财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税收占比94.73%,财政收入增幅和税收结构占比均位列全市县区首位。

2.调整支出结构,各项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在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积极调整预算管理方式,通过在源头上严“审”,在支出上严“控”,在盘活上严“收”等措施,挤出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支出需求,牢牢兜住了“三保”底线。全年民生支出80278万元,占比75.84%。

3.多方筹措资金,主动服务新区开发建设。围绕新区基础设施及建设项目推进方案,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任务,全年累计下达重点项目资金 11863万元,征用土地相关支出 17720万元,保障了航天指挥中心、中骏世界城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按期投资落户和相关征用土地顺利开展;拨付棚户区改造相关资金7961万元,保障袁家村和石仁村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按期进行。兑付2019年度被征地农民补助资金4748万元,惠及农户8523户。西北环线PPP项目社会资本累计完成建安投资约47636万元,开发建设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4.勇于担当作为,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严控增量、消化存量,依托系统开展债务数据监测及动态管理。积极筹措资金全力化解政府性债务,防范风险。用好用活专项债券政策,积极申报和管理专项债券资金,确保债券资金在稳增长、促投资方面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是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严格执行“每年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的比例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并确保每年增长不低于20%”的要求,2020年安排区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75万元, 全部纳入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中。2020年度整合涉农资金3922万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项目6个,投入资金1845 万元;产业发展项目 13个,投入资金2077万元,已完成支出3437万元,支出率为87.64%。全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960万元,已支出2803万元,支出率为94.71%,强有力的助推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严格执行各级相关规定,加强项目资金的公告公示制度,将新区2020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中期调整实施方案及年末补充方案、铜川市新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分配情况等在新区管委会门户网站长期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创文保卫、山水林田湖、冬季清洁取暖试点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支持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全年累计下达生态环保支出6053万元,创文保卫资金653万元,极大提升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发展条件。积极巩固提升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累计完成投资6400万元。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项目前期手续已完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5.积极推进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预决算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按照“四统一”要求,完善预决算公开说明及表格,按规定完成了预决算公开工作,公开率达到100%。二是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有效开展。全年完成评审项目70个,审减率为15%左右。三是巩固规范财经纪律专项行动和“一卡通”专项治理行动,效果显著。四是积极有序推进“陕西财政云”上线运行。五是街道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完成了三个街道财政体制的调整工作,并按照“五统一”标准完成了财政所标准化建设。现各财政所依据新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正在有序开展工作。六是积极稳妥推进镇域经济发展。成立了新区镇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关制度,实行区和街办联动,共同推动新区镇域经济发展。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顾过去的五年,新区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支出持续加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时期,新区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 140328万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1.69%;税收占比从2015年的62.1%提高到2020年的94.73%。财政支出累计达到456884万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74倍,年均增长10.54%,民生支出年均占比在80%以上,重点领域支出也得到有力保障。十三五”时期,新区财政积极顺应各项财税体制改革,认真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科学安排财政支出。全面规范公开预决算,积极开展财政投资评审,逐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完善乡镇(街道)财政体制改革等,财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按照新时代财政业务新特点新要求,完善机构设置,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内部职责,健全内控机制,自觉接受审计、社会等各方面监督,财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资金使用更加安全高效。

二、“十四五”财政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等精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新担当。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民生支出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强化忧患意识,防范化解财政领域重大风险。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坚持勤俭节约,优化支出结构,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三、2021年财政安排意见

2021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重大决策和统一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过“紧日子”思想,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全面实施项目库管理,加强项目入库审核,切实发挥项目库基础作用。强化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加大资金监管和统筹力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推进预算一体化规范管理,提升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39110万元,较上年增长7%(剔除一次性税收收入因素,较上年增长14.68%),加上一般性转移支付等各项补助收入9245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2257万元后,总财力46098万元。为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754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30000万元,当年财政综合财力82852万元。预算编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7000万元,按专项用途使用,财政总预算支出109852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按功能科目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159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56.9%;公共安全支出5431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23.9%;教育支出2378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6.6%;科学技术支出200万元,比上年预算下降53.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64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7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3%;卫生健康支出417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1.1%;节能环保支出5598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30.7%;城乡社区支出14606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42.8%;农林水支出5813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3.7%;交通运输支出12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4.8%;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4362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81.1%;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251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107.7%;金融支出51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709.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5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98.6%;住房保障支出12013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8.1%;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32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1%;预备费10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5%;债务付息支出4880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1%。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保持平衡。

2021年“三公”经费预算143万元,与上年预算数减少16万元,下降10%。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29万元,与上年预算相比减少12万元,下降8.5%;无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公务接待费14万元,与上年预算减少2万元,下降12.5%;当年无因公出国(境)费预算, 与上年减少2万元。总的减少原因是:近年来加大对“三公”经费支出的检查监督,在源头上进行从严控制,要求部门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挤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领域。

由于新区无乡镇一级,所辖三个街道办事处按区级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0000万元,下降28%,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收入预期减少。按照以收定支原则,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0000万元,预计上级补助收入30000万元调出统筹用于一般公共预算。

由于新区无乡镇一级,所辖三个街道办事处按区级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安排情况与全区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按照202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根据新区实际情况,2021年无对应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加上上年结余57万元,收入总计57万元。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7万元。

新区下辖三个街道办事处,由于对街道办事处按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所以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和全区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1年,新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3224 万元,加上基金滚存结余1843万元,收入总计5067万元。新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321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851万元。

(五)2021年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情况

2021年,按照上级财政提前下达和上年实际收到转移支付数情况,预计2021年转移支付收入共计35058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18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8085万元,这两项收入编入预算统筹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需求。专项转移支付预计27000万元,主要安排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0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600万元;教育支出80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0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00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50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20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00万元;农林水支出2300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80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200万元;金融支出500万元。

由于对街道办事处按一级预算部门管理,所以专项转移支付不分地区预算。

(六)举借债务情况说明

2021年,到期债券还本支出78500万元,付息支出6807万元。根据中省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相关政策规定,按照2021年期初调整后的债务限额和债券到期情况,计划举借再融资债券66937万元,全部用于归还以前年度发行2021年到期的政府债券。依据新区财力状况及债务风险等因素,积极筹措资金,坚决遏制债务增量,积极化解存量到期债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七)2021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

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关精神,按照《新区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树立绩效理念,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强化预算执行监控,构建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所有项目全部纳入绩效管理,继续进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试点。

三、2021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在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情况下,抓收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继续不折不扣落实中省市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密切关注经济形势,深化综合治税各项措施,深入开展税源分析,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促进财政收入年度间均衡稳定,努力实现收入规模、质量的双提升。

(二)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下,优结构,兜牢“三保”底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集中财力办大事。对一些项目和政策性补贴按照从严从紧、能压则压的原则进行压减。推动部门在预算编制及执行、政府采购、资产配置使用等方面,做到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三保”支出和教育、扫黑除恶、创文保卫成果巩固、疫情防控等重点支出需求。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挤出更多资金用于急需资金领域。

(三)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强保障,支持乡村振兴。落实“四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安排区级扶贫资金2100万元。资金投向重点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积极开展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工作,发挥农业保险作用,更好满足“三农”领域风险保障需要。全力支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行动。

(三)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前提下,多举措,服务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常态化债务风险预警监测,严格落实政府债务负面清单,强化债务监督问责。全力化解政府债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创新投入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节能环保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认真研究中省市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方向,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四)在深入推进财政改革的基础上,重管理,提高财政治理能力和水平。以“陕西财政云”为依托,做实做细做全预算绩效目标。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改进管理、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进一步加强街道财政建设,加大对财政所长和业务骨干培训力度,规范工作标准,夯实财政基层基础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盘活各类资产。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监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严肃财经纪律,做好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工作。

专业名词解释:

1.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是反映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其中包括利润收入、股利股息收入、产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和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2.三保:是指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附件:铜川市新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附表.xlsx

   2021年部分重点项目绩效目标表.xls


网络编辑:张华华
信息审核:赵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