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区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17年4月8日在新区第九次工委(扩大)会议上

来源:铜川新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7-04-28 00:00 阅读:
保存 打印

工委委员:

受管委会的委托,现将新区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书面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00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99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6.76%,较上年下降14.56%;非税收入完成1100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30.87%,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39.93%。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8333万元,较上年增支1194万元,较上年增长1.78%。

2016年度汇总的“三公经费”支出189.77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167.55万元;公务接待费22.22万元;因公出国(境)无支出。2016年度“三公经费”支出比2015年减少78.58万元,降低29 %,其中:公务接待费比上年减少21.56万元,降低49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比上年减少57.02万元,降低25 %;因公出国(境)费用与上年一样,没有发生支出。总体来看,2016年各部门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积极压缩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大幅度下降。

(二)2016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新区基金收入完成13924万元;基金支出19189万元,较上年下降33.28%,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和支出较上年大幅减少,调出资金276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518万元。

(三)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16年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四)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6年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

(五)2016年转移支付收支情况

2016年,上级财政下达补助收入共计32087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18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833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2566万元。2016年,返还性收入和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综合财力。专项转移支付支出21199万元,结余1367万元。

(六)2016年举借债务情况

2016年,市政府下达新区政府债务限额82300万元。截至年底,新区政府性债务余额148334万元,其中:政府债务80540万元(含专项债务4000万元);政府或有债务67794万元。

(七)2016年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狠抓收入保增支,确保新区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减收等因素的影响,税收收入大幅回落,通过认真分析和科学研判,新区及时调整了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目标,夯实了收入基础。减收不减支,为了支出有所保障,通过争取中省市补助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23800万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7900万元,有效缓解了财政压力,有力地支持了新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统筹用于急需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财政补助到位,机关和事业单位个人调资政策全部兑现,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住房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了重点增支政策足额落实。

2.建章立制抓财源,积极落实各项税费政策。制定了《铜川市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强财源建设的意见》、《新区财源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新区财源建设激励考评办法》,为财源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开展进企业、进项目财源实地专项调研,了解企业生产、销售及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为企业新常态下破解难题、积极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筹措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财源建设及工业稳增长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新区重点企业和PPP项目的发展,放大资金效应,解决企业融资、担保等难题。其中拨付400万元用于大秦铝业和恒源商贸公司“助保贷”项目,该项目将为企业带来放大5-10倍的融资贷款,促进企业扩大产能,加快提质增效的步伐。全年拨付招商引资专项资金155万元,助推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工作,完成1007户营改增纳税人的信息确认和移交过渡。积极落实取消、停征、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企业减税让利等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更具活力。

3.小财政惠及大民生,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强。严格落实“两个80%”的民生投入要求,全年拨付民生领域支出 54900万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 80.15%,用“真金白银”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其中教育累计支出1600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668万元;城镇居民养老补助 313万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894 万元;“5560”人员生活保障 663万元;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资金 56万元;拨付城乡低保及五保资金 886万元;城乡救助资金 332万元。为了改善新区人居生活环境,拨付资金 300万元用于开展“四创”工作,群众生活的“质感”和城市环境的“美感”得到快速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4.全力以赴助脱贫,支农惠农资金投入成效显著。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达到 5365万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得到改善。按照不低于一般预算收入2%的比例,超额落实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全年共拨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313万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10个,促进农业提质增产。拨付720万元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拨付农机具购置补贴及深松整地补贴资金 50万元,帮助群众改善生产条件。拨付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1216万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5.筹措资金保建设,城市环境大为改观。多方筹措建设资金41157万元用于拆迁、重点道路建设和市政工程建设,确保延西高速下线口景观绿化工程、华原西道、西环路、长青北路、东环路、赵氏河一号排水、沮河一号排水等工程建设按期顺利进行。积极支付24702万元土地资金用于土地补偿补助等,保证了开元路、长青南路等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任家庄片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按期征用土地顺利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人居环境日新月异。

6.追赶超越勇创新,积极做好财政重点工作。一是助推新区首例PPP项目落地。完成了铜川新区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廊整体打包PPP项目,项目采用“存量转让+投资、建设、养护一体化+入廊单位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方式运作,该项目总投资6.79 亿元,已纳入全市PPP项目库。二是扎实做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积极与国家考核要求对标,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资金审核,加强项目督查,实施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6个,拨付节能减排综合奖励资金3100 万元。

7.夯实基础强管理,确保财政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多点发力。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将收入、支出和政府债务全部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对区级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进行了全面公开,并将支出细化到项级科目,实现了依法行政、阳光理财;二是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拨付417万元用于 36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三是综合治税不断深化。配合市国地税部门、市财政局建成铜川市财税服务大厅,并搬迁合署办公,实现了涉税信息互通共享、纳税流程便捷规范、纳税成本大幅下降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了新区财税工作的融合发展,为纳税人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四是财政内部风险防控体系日趋完善。制定了8个内部风险管理办法,规范了56个操作规程,对工作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以制度建设将防控廉政风险工作和内部管理水平推向新高点;五是财政投资评审富有成效。创新财政评审机制,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严格评审,全年完成评审项目47个,审减资金2160万元,平均审减率23.75%,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六是会计基础管理稳步提升。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和行政事业单位代理记账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新区会计领军人才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会计规范化水平;七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稳步提升。组织74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为20家单位办理资产调拨和资产处置审批手续,并将处置收益全部缴入国库,尽全力实现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保值增值。八是政府采购规范有序。全年共审批政府采购项目548笔,采购预算金额2796万元,采购合同金额 2308万元,节约资金422 万元,节约率达到 15.1%,政府采购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2016年,虽然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各项重点工作完成较好,但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受“营改增”等政策性减收影响较大,重点行业税收下降,支撑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重点税源有限,组织收入压力大。民生支出、重点支出需求增长较快,财政保平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基础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7年财政预算安排

2017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和工委、管委会各项决策部署,围绕“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收入合理增长,不断提高收入质量;增强支出安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集中财力确保民生政策、重点改革和重大项目需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支持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17年新区财政预算支出安排原则:突出“三保三压”。“三保”:一是保民生,优先保障已有民生政策落实到位;二是保运转,优先保障人员工资、津补贴、养老保险基金等基本支出,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正常运转;三是保发展,保证工委、管委会确定的重大支出需要。“三压”:一是压缩“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挤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二是压缩非公共财政支出,把有限的资金尽可能用在必保的公共事业领域,切实减轻财政额外负担;三是压缩非预算支出,精细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约束,原则上没有纳入预算的支出项目不得另外安排资金。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草案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30000万元,较上年增长7%,加上上级的各项补助及转移支付22200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851万元后,总财力51349万元。为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平衡,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62万元,上年结转1649万元,当年财政综合财力55460万元。

2017年一般预算支出安排5546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887万元,国防支出3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457万元,教育支出14227万元,科技文化支出3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7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07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51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19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8404万元,农林水支出458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10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944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98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27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600万元,其他支出10万元。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安排保持平衡。

2017年,汇总“三公”经费预算 189万元,与上年执行数(财政拨款支出)基本持平。其中:公务用车运行费 166万元,与上年执行数相比减少2万元;公务接待费23万元,与上年执行数增加1万元。因公出国(境)费未预算。

2017年,预计上级各项转移支付及补助收入22200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187万元(包括:税收返还135万元,增值税调整及营改增基数返还1052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6836万元(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支出2300万元,体制补助139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支出618万元,结算补助支出24万元,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支出781万元,调整工资转移补助支出630万元,企业事业单位划转补助支出2103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2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支出23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4177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5180万元,上年结转51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5698万元。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安排保持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草案

2017年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17年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

(五)举借债务情况说明

2017年,根据新区财力状况及债务风险等因素,结合市政府下达新区政府债务限额,计划申请新增政府债券500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三、2017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千方百计保证收入任务完成,为新区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密切关注经济发展态势,深入开展税源分析,夯实收入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加强税收征管,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以综合治税为平台,加强财税库、统计、国土等经济管理部门联系,及时沟通、资源共享,及时掌握经济形势和财政收入征管中的变化。全力抓好财源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财源建设专项资金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认真研究中省市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方向,积极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为新区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优化支出结构,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切实优化支出结构,在保机构运转和民生领域支出需求外,优先保障工委管委会确定的重点支出需要。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力度,提高预算执行率和均衡度,形成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的长效机制。清理盘活两年以上财政存量资金,统筹使用到急需资金的领域,使财政资金的作用尽快发挥。

(三)拓宽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财政重点工作。通过采取PPP模式、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助力新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和财源建设及工业稳增长资金的引导作用,培育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助推西南环线“1+N”PPP项目的策划包装,同时,对正在实施的西北环线PPP项目进行跟踪问效,做好该项目入省级PPP项目库的申报工作。全面完成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各项目标任务。抢抓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建设机遇,做好赵氏河西坡绿化项目建设,争取把更多项目加到市级“大盘子”里,为改变新区生态环境提供资金支持。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支持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做好民生工程项目对接工作,落实项目资金,优化资金管理流程,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民生支出达到财政支出的80%以上,确保中省市出台的民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五)加大脱贫攻坚投入,推进财政农业发展。按照扶贫资金投入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20%的要求,足额落实扶贫专项资金,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支持精准扶贫,加快精准脱贫。按照“多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思路,整合各类涉农及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扶贫脱贫,着力破解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加大现代农业发展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六)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规范预算分配,集中财力保证民生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按照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完善公开的方式方法。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夯实基层财政工作。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完善财政支出事前评审、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控制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强化财政内部管理促规范,将内部控制制度融入到财政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确保财政资金更加安全规范。

附件:新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表(草案)

名词解释:

1.上解上级支出:是指下级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财政体制规定,以及政府债务负担责任,按照一定标准和计算方法测算,上交给上级政府,并由上级政府统筹安排的资金。

2.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财政通过超收收入和支出预算结余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下年度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或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


附件:新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表.xls


网络编辑:赵勇
信息审核:赵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