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服务稳就业保就业工作,铜川市从公共就业服务面临的问题入手,破难点,疏堵点。在抽取省市多源数据为群众精准“画像”实现服务智能化上深耕细作,在建设数据“驾驶舱”为人社干部赋能蓄力实现服务精准化上凝心聚力,在打造“雁翔铜川”为铜川公共就业服务塑造形象实现精准服务品牌化上同力协契,实现了铜川公共就业服务向高效精准“快车道”的跨越。
数据领跑 实现公共就业便捷化服务
一是精准“画像”。深入挖掘省市人社数据资源,以社保卡持卡人基础数据库为原型,抽取汇聚相关人社数据资源,按信息主体进行个人基本信息、就业失业登记、技能培训、创业需求、社保参保等信息的智能归集,形成服务对象精准画像。辅助就业信息员针对性开展服务意愿登记,系统智能推送精准帮扶的岗位、培训、政策等信息。二是一件事一次办。围绕劳动者全职业生涯、企业全生命周期,不断丰富“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员工参保登记”一件事一次办,探索开展“失业”“就业”一件事一次办。三是提升“掌上办”体验度。以数字化驱动公共就业服务流程再造、事项整合,不断丰富数据共享应用场景,减材料、优流程、压时限。对创业担保贷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等事项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在“秦云就业”平台上线“岗位地图”功能,实现人岗精准匹配,直观展现工作地点,不断提升了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就地“代帮办” 实现公共就业纵深化服务
一是下沉网点。完善“一刻钟服务圈”,在全市38个乡镇(街道)设立人社服务站,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中审批,窗口统一反馈”标准化服务流程。结合重点工业园区和大型社区(村组)实际,开展人社服务站试点,目前已建成园区人社服务站4个,样板社区人社服务站1个,村级人社服务站1个,人社服务距群众家门口更进一步。二是提升队伍。在全市431个社区(村)配备公共就业服务人员461人,通过使用“铜易就业”精准服务云平台,为辖区群众提供求职招聘、职业指导、政策补贴、重点群体帮扶等“上门办”服务。开展村级就业服务专职人员效能提升工作,实行劳动报酬和工作量密切挂钩激励机制,打造了一支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专职乡村劳务经纪人队伍,激活了人社工作为民服务的“末梢神经”。三是服务外联。持续推动“人社服务进银行”,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一次性创业补贴申领等高频服务事项纳入合作银行代帮办。目前,已在全市27个银行网点实现代帮办服务。
“雁翔铜川”统领 实现公共就业品牌化服务
一是构建“雁翔铜川”立体式服务矩阵。注册“雁翔铜川”服务品牌,贯穿全年开展创业大赛、专家基层行、创业带头人能力提升培训、就业大篷车巡回招聘、创业故事展评、人力资源机构进企业等十大精准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通过摸需求、提能力、鼓干劲服务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二是创建“归雁”创业贷款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宽创业担保贷款覆盖面。新增长安银行、农业银行两个合作金融机构10个业务办理点。创建“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创业贷款服务模式,个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实现“见贷即保”且免收担保费。全年发放创业贷款3.48亿元。2023年2月,《铜川市创业担保贷款“贷”动乡村振兴》被人社部编入《人社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品牌建设行动案例汇编》在全国推广。三是提升优化家门口就业环境。通过老百姓用“脚”选址,在全市建成4个零工服务中心,开发“铜川有活儿”线上服务模块,实现零工24小时不打烊服务。2023年9月,我市“建设零工‘小市场’服务就业大民生”经验做法入选全省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持续提升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带动青年群体创业能力,2023年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晋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了我市国家级双创孵化载体“零的突破”。成功打造“铜川小芳月嫂”省级劳务品牌和“铜川孟果农”市级劳务品牌。目前,两个劳务品牌共吸纳带动就业1.5万余人。
“铜易就业”导航 实现公共就业智能化服务
一是风险内控智能化。对标审计反馈问题及部省下发疑点数据,持续深化数据共享核验应用,细化公共就业创业资金使用、支付稽核规则,将风控规则嵌入铜川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就业资金事前资格核验、事中合规监管、事后轨迹追溯。二是用工监测常态化。建成“铜川就业指数”分析平台,开展重点企业用工监测,对人力资源数量、学历、年龄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形成铜川市人力资源市场热力变化图。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编制产业集群人力资源指数,分析产业集群人力资源状况,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短板,辅助制定针对性措施。三是决策落实科学化。对服务人群、服务提供、资金使用、重点指标等数据开展多维度分析,可视化展示全市就业工作动态,不断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深化“铜易就业”移动工作台应用,按人员角色分层级加载人社“驾驶舱”成果,向经办人员、业务主管、决策领导提供人社工作“方向盘”。(通讯员:杨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