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承载着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如何让不同背景、不同诉求的居民在大社区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绣园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矛盾纠纷逐级化解、末端治理新模式,创新建立了楼栋议事、驿站议事、社区议事“三级议事协商”机制,以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方式,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议事协商模式。
议事现场:居民心声成为行动指南
8月8日上午,一场聚焦“共解出行及消防安全难题”的社区议事协商会在绣园社区火热进行。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与社区工作人员、相关方代表围坐一堂,共商困扰玫瑰园、芳草地居民的“堵心事”。
“玫瑰园那条主干道太窝心了,早高峰天天堵。”一位年轻居民直言不讳。
“路太窄、会车难,技术不好真犯怵。”另一位居民感同身受。
“拓宽3米怎么样?”建议立刻被抛出。讨论迅速升温,
从道路拓宽的必要性、具体方案,到后续维护,大家畅所欲言。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倾听、详尽记录,通过社区层级议事,高效汇集民智。最终,经过充分讨论和民主表决,道路拓宽的初步方案及长效管理措施当场敲定,为惠民工程找到了“最优解”。
机制赋能:三级联动拓宽“便民路”
这场议事会的成功实践,是社区“三级议事协商”机制效能的一个缩影。一是议题精准聚焦民生“痛点”。紧扣居民最关心的出行、安全等现实难题,确保协商“接地气、有温度”。二是平台分级高效流转。小事不出楼栋,难事驿站协调,大事社区共商,实现诉求“分级办、就近办”。三是主体多元集智聚力。有效整合固定议事协商主体与特定议题利益相关方,确保意见的代表性和专业性。四是协商深入务求实效。协商不仅解决眼前道路拓宽的问题,还深层次讨论了路修好之后的维护、管理,推动协商成果落地生根。五是闭环管理惠民有感。聚焦“议得好”更要“落得实”,将协商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真正架起诉求表达的“连心桥”,铺就解决问题的“民意路”。
成效彰显:小协商绘就大“同心圆”
在“三级议事协商”机制的强力支撑下,绣园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民生项目高效推进,今年来完成道路适老化改造、楼顶漏水维修、低洼地带改造等多个项目。社区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纳凉晚会、集体生日会、社区运动会、端午游园会等多项活动,增进邻里情。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成功调解噪音扰民、漏水赔偿、宠物影响环境等矛盾纠纷23起,化解率达100%。
绣园社区的探索证明,“三级议事协商”机制是畅通民意、化解矛盾、激发居民自治活力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是绣园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更是构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治理新格局的生动注脚,让社区治理更有精度、更显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