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议事协商“金钥匙” 架起党群“连心桥”

——景丰村以协商民主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来源:社会事业局 发布时间:2025-07-22 09:24 阅读:
保存 打印

七月骄阳似火,铜川市新区咸丰路街道景丰村村委会院内的大槐树下却凉风习习。村民们围坐在连椅拼成的半圆中,一场聚焦文化服务提升的第三季度村民议事协商会正在这里热烈进行。近年来,景丰村深耕基层治理沃土,以村民议事协商为抓手,构建“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的治理共同体,形成“议事同民、办事为民、成事惠民、评事靠民”的治理格局,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一公里”。

精准聚焦“议什么”:筑牢议题筛选的群众根基

“议题选得准不准,直接关系协商成效实不实。”景丰村党总支书记杨丽丽常说。为让议事协商直击群众痛点,村里建立了一套“群众点单、支部审单、两委研单”的议题生成机制。在本次会议筹备阶段,村“两委”干部积极入户走访,与老党员围坐炕头拉家常,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2条。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上党员反映的“文化器材破损、演出服装不统一”等问题,经村党总支审核、“两委”会议研究,最终将“积极补充文化器材  持续提升服务质效”确定为本次会议协商议题,并同步拟定初步方案,提前3天在村务公开栏公示,确保群众“知情有门”。

多元参与“谁来议”:构建共治共享主体矩阵

“唱戏的缺音响,敲鼓的盼新家伙,跳舞的要饮水机……”会议现场,19名参会人员争相发言,既有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等固定主体,也有戏曲服务队、鼓舞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这正是景丰村“1+5+X”议事架构的生动实践。“戏曲队为红白喜事服务时,没音响演出时效果不佳”“干鼓和暴鼓用了太多年,音准早跑了”村戏曲文化服务队队长党普选和戏曲文化服务队艺术顾问刘晓明的发言,道出了基层文化队伍的迫切需求。村党总支副书记兼村委会副主任李峻峰当场回应:“传承保护秦腔戏曲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村民红白喜事需求,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规范高效“怎么议”:严守民主决策程序底线

“同意购买音响的请举手!”“赞成购买演出服装的请表态”“赞成配备饮水机的请示意!”在充分讨论后,会议主持人逐项组织表决,所有提议全票通过。按照“提出方案—分组讨论—集中审议—表决通过”的四步流程,会议最终确定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统筹资金,一月内完成器材采购。

“不是拍脑袋决策,而是按规矩办事。”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李江涛全程监督,“从议题确定到方案表决,每一步都有据可查,这才能让群众信服。”

闭环管理“怎么办”:确保协商成果落地生根

杨丽丽在会议总结时明确时限:“7天内列出采购清单,15天完成市场询价,30天落实到位——这是我们的承诺。今后,我们将深耕‘听民声、议民事、聚民智、解民忧’的服务理念,让协商议事更接地气、更聚民心,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李江涛补充道:“监委会会跟踪全过程,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从文化器材更新到文化队伍的规范管理,从村内道路硬化到排水渠建设,从红白喜事新规到深化移风易俗,景丰村通过议事协商已解决民生问题10件。如今,大槐树下的议事会成了“连心桥”,协商民主这把“金钥匙”,正不断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乡村沃土上结出丰硕果实。


网络编辑:高珊
信息审核:赵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